top of page
創造一個
會思考、會對話
的社會
Giving everyon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學校的目的是給學生帶著走的能力 ⎯ Dzenan Hakalovic(IB DP 全球政治老師)
Lead For Taiwan 的使命是讓臺灣體制內教育重拾初衷,讓學生學習如何思考、如何辨析、如何表達,獲得可以帶著走的能力。
「西羅馬帝國瓦解的時間是西元476年。」、「漕漼是渡水時所發出的聲音。...」諸如此類背誦式的知識性的學習佔據臺灣國高中語文科和社會科學習大部分的篇幅,這種學習模式削弱學生主動思考的動機,只追求背誦正確答案,難以幫助臺灣學生面對未來複雜的社會問題,例如:氣候變遷、AI取代人力、糧食危機等。
透過思辨教育普及化運動,將提升大學生思辨能力,成為專業講師,持續帶入體制內教育,影響更多臺灣學生。當每個臺灣青年都具備思辨能力,他們將影響家庭、學校、公司、社會到世界,持續地將此正面影響力發散在各地。
FAQ
為什麼需要思辨教育普及化?
-
什麼是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幾項人所需具備軟實力的總稱,其包含「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表達與溝通」等能力。
-
思辨能力如何培養?思辨能力包含了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及溝通表達等不同軟實力,需要長期訓練並內化,自然運用於生活中。Lead For Taiwan 提出的思辨教育正向循環是透過以下步驟,讓臺灣青年可以系統性地培養思辨能力: ➤ 學生需有系統性的課程,學習邏輯嚴謹的思考架構 ➤ 練習提出精準問及與人友善討論 ➤ 練習有系統地表達及論述觀點
-
為什麼需要思辨教育?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提出的未來教育與2030年必備能力報告中,「認知能力(批判性思考)」、「務實學習能力」和「社交情緒能力」被列為三大能力;108課綱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的主軸,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回應基本理念自發、互動、共好,望啟發學生「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之面向。 為了培養臺灣學生掌握以上未來人才所需之能力,特別是「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和「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學生需要系統性的思辨教育。
-
臺灣的教育遇到什麼瓶頸?僵化的教育文化(填鴨式、升學導向教育文化) 無暇關注課書本外的世界無暇管(社會議題/政治冷感) 學生喪失學習熱情(學習只為成績,離開學校後沒有持續學習的認知) 臺灣教育的確有隨著時間正努力做出改變,但體制內教育改革更動需耗費長時間規劃及執行,導致學校能提供的課程時常跟不上時代脈動變化。快速、填鴨式、背誦、追求分數這些根深柢固的學習文化,深深影響著臺灣學生培養思考能力的決心與速度,因此,Lead For Taiwan 作為非營利組織,目標便是與體制內的教育工作者及學校一同推動思辨教育,由外而內的進行改變。
-
臺灣的思辨教育需要什麼?系統化的思辨課程 思辨需求已經被關注,但資源太混亂,目前尚無專門針對臺灣系統化的思辨課程及教材。 足夠人力持續推廣 如果沒有足夠導師,並打造出循環培育系統,將只能短暫發揮影響力,無法長久持續。 體制內教育改變 學校還是主要影響學生的地方,如果沒有改變體制內教育方式,僅能治標不治本。
-
全民具備思辨能力有什麼好處?有好的判斷力,面對學習到的知識、遇到的問題事務可以能夠更快的瞄準痛點更看到癥結點,並作出判斷 有媒體釋讀能力,修正媒體偏頗報導及帶風向的風氣 有系統性思考能力,分析出問題核心,解決複雜社會問題(complex problems) 有友善溝通能力,邏輯條理的方式表達想法,並尊重他人觀點,理解理性討論的重要性 提升公共事務參與度,培養思辨能力需要大量閱讀並思考事件背後脈絡,這將提升引起公共事務的關注及參與
bottom of page